
易砚佛石6寸淌池砚-文房四宝之砚台-易水砚
尺寸:15*10*1.5cm 编码:8329
本砚采用易砚中的佛石制作。佛石是易砚中非常稀少的一种砚石,下墨堪比砂轮,同时能保持发墨细腻,因此是上好的砚石。
此砚造型为淌池砚,美观实用,6寸的尺寸非常适中,适合写小字、中字。
【关于佛石】
佛石是在易砚中可谓是稀缺度之王,石料长期浸润在地下水中,因此石料细腻油润。因其石料只有非常狭小的一条,并且外侧皮料质地疏松,只有中间的肉料才适合制砚。因此好的佛石肉料是集稀缺度与实用性于一身的好砚石。
用过佛石砚的砚友都会惊讶于其下墨的速度,可说是下墨不属于歙砚,发墨不输于端砚。好的佛石砚台产量稀少,值得收藏。
【关于易砚】
易砚是中国著名的古砚之一,常被认为是石砚鼻祖,与广东的端砚齐名,有“南端北易”之称。发源于河北易县易水河畔,相传始于战国,盛于唐宋,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。其石料取自太行山与燕山交汇处的水成岩,以玉黛石、紫翠石为代表,亦有性能优秀却石料稀少的石种,如古黄伯阳洞石、佛石、东邵石、玉岩石等。易砚具备发墨快、贮墨久、润笔不损毫的特性。
匠人制砚时,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俏色与纹理,因材施艺,融合平雕、透雕、镂雕等技法,雕刻山水、龙凤、人物等题材,兼具北国的刚劲浑朴与江南的纤秀细腻。自唐宋以来,易砚作为贡品和传世名砚,深受宫廷与文人推崇,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。其制作技艺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并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宾,成为中华文房艺术的经典代表。
易砚与同出易州的易墨渊源深厚,唐代制墨家祖敏即为易州人,其后奚超父子继承祖敏技艺,在易水研墨时发现优质砚石,开创制砚传统,故易砚亦称“奚砚”。